深圳66條河流徹底告別“無人管養”史
發布者:怡環科技 時間:2014-02-11
“新圳河又‘活’起來了,氣味也沒那么難聞了。”住在新圳河旁將近20年的老居民黃阿姨說。去年,區環保水務局開展了新圳河-西鄉河水環境整治工程,通過將固戍污水處理廠的尾水進行深度處理后作為河道的景觀補充水,西鄉河、新圳河的河道水質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寶安66條河流中,有64條水質為劣五類,河流黑臭問題已成為市民反映最強烈的焦點,水環境承載已不堪重負。
2013年,寶安區以水污染治理為主線,以前海水系為重點,以“河長”制為抓手,全面打響寶安區河流治理大會戰,把包括新圳河-西鄉河水環境整治工程、66條河流實現管養全覆蓋、新圳河河口紅樹林濕地工程3個項目在內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列為2013年寶安區“民生實事”。
兩河“活”起來 水質得到改善
去年12月20日,區環保水務局開展的“2013年民生實事市民體驗日”,組織40名市民代表參觀了固戍污水深度處理廠、西鄉河-新圳河補水口等民生實事項目。據介紹,去年新建的固戍污水廠1期工程,最大規模處理量為24萬噸/天,這些中水(經處理后的水)通過回水管道分別輸送到新圳河、西鄉河上游,形成“活水”,令兩河河水恢復流動,改善兩河水質。
新圳河-西鄉河水環境整治工程通過將沿河尚未截盡的污水進行全面截污并引入城市污水管網,再通過將固戍污水處理廠的尾水進行深度處理后引入河道作為景觀補充水,并在新圳河河口新建水閘以防海水倒灌,全面提升河道水質,解決河水黑臭問題。而作為新圳河-西鄉河景觀提升工程先行啟動項目的新圳河-西鄉河河口紅樹林濕地項目也于2013年11月15日完工。項目建成后,為兩河河口的建設及濱海紅樹林植被體系恢復積累經驗。
66條河流告別“無人管養”史
清水有了,河道還得有人管。去年10月16日以來,在寶安區的各條河流上,經常可以看到養護人員忙碌的身影。也從這一天開始,寶安區河流管理養護進一步拓展延伸,全區66條河流管理養護已實現全覆蓋,這意味著全區66條河流徹底告別了“河道無人管養”的歷史,將實施河流管理范圍內的水域陸域保潔、綠化養護、堤防及附屬設施維護、安全管理等日常管養工作常態化。
寶安區現有的66條河流中,茅洲河、西鄉河、新圳河等7條河流管養工作已持續開展多年,其余59條河流由區財政局出資管養,投入資金達1972萬元。通過近三個月的全覆蓋管養,效果初顯:66條河道漂浮垃圾被及時清理,清除大量雜草后河道“原本面目”出現。水面保持干凈,水質有所改善,兩岸環境衛生及綠化景觀初步提升。